弘揚延安精神 踐行“同心”思想
胡錦濤同志在去年黨外人士迎春座談會上指出“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標上同心同向,行動上同心同行,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最鮮明的特質,是我們不斷奪取革命、建設、改革事業勝利的有力保證。”“同心”思想是胡錦濤同志把馬克思主義統一戰線基本原理和新時期統一戰線具體實踐相結合,對我黨統一戰線理論和實踐作出的新探索和新概括,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做出的重要貢獻。大力弘揚延安精神,踐行“同心”思想對新時期鞏固發展統一戰線,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的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
一. 高舉旗幟 同心同德 同心同向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產物,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偉大旗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包括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這一理論體系就是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高舉中國特色的偉大旗幟最根本的就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發展道路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重要內容, 其科學內涵就是“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自治制度,不斷推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這一政治發展道路的實質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三者有機統一,是選舉民主、協商民主、直接民主、基層民主有機結合的新型民主政治制度。從中國道路和統一戰線的關系看,中國特色的政治發展道路是鞏固發展中國統一戰線的核心。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中國特色政黨制度和政治制度。學習和踐行“同心”思想是鞏固發展統一戰線,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的政黨制度,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政治發展道路的必然要求和現實需要。
“同心”思想就其科學內涵而言,包括“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三個重要方面。“同心”是中心,“同德”、“同向”、“同行”是“同心”的三個層面。“同心同德”是“同心”思想的第一要義,是“同心”思想的核心和實質。從思想道德的層面看,“同心同德”基本內涵:一是思想方面,二是道德方面。“心”的問題歸根到底是精神問題。從當代中國政治社會看“同心”之心有兩個層面。一是“黨心”,是指中國共產黨的思想理論和道德品格。二是“民心”,是指廣大人民群眾的意志和愿望。民心所向,黨心所系,“同心”之心集中體現了中國道路和中國道德的精神實質。
第一,從思想層面看,“同心”思想要求的是中華各民族、各階層、各黨派應團結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旗幟下,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作為指導思想,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我們知道,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就把馬克思列寧主義作為自己的指導思想,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是指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偉大事業不斷取得勝利的思想武器,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力量。延安時期在黨的“七大”會場主席臺上方寫著“在毛澤東的旗幟下勝利前進”大幅標語,在對面墻壁上懸掛著“同心同德”四個大字。所以,“同心同德”首要涵義是在指導思想上共識,“心”就是“主義”,就是旗幟。當今,“同心同德”就是要求統一戰線成員深入學習和踐行“同心”思想,團結在中共中央周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這一理論體系和發展道路。可見,“同心”是多黨合作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礎,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共同理想和道路認同。
第二,從道德層面看,“同心”思想就是要求我們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我們知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包括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這一核心價值觀,是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和愛國主義的統一,是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統一。社會主義價值觀否定和超越了以個人主義、利己主義、功利主義為主要內容的資產階級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展現了中國共產黨思想上、道德上的精神旗幟。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黨的根本宗旨,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立黨為公、以人為本、執政為民是黨的性質和宗旨的集中體現。總之,社會主義集體主義價值觀是核心價值觀體系的本質,中國精神是中國道路的精神實質,核心價值觀是中國道德的靈魂,“同德”是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道德認同。
總之,“同心同德”就是要求我們從思想和道德兩個層面,團結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下,堅持和踐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和核心價值觀體系,構建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和精神支柱,保證廣大統一戰線成員在政治上、思想上、道義上、精神上團結一致,同心同德,為我們的共同理想風雨同舟,肝膽相照,共同奮斗,榮辱與共,實現共富,奔向大同。
二、 合作共事 同向同行 齊心協力
“同心”思想第一要義是“同心同德”。在改革開放的新時期,其科學內涵就是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旗幟是我國各民族、各民主黨派和各界人士合作共事、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礎。“同心同向”目標一致,站穩政治立場,堅持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同心同行”,齊心協力,推動科學發展,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如果說“同心同德”是“同心”思想的核心和實質,那么,“同心同向”、“同心同行”就是踐行“同心”思想的路徑和方向。“同向”“同行”猶如“同心”鳥之雙翼,車之雙輪。總之,方向明,路子對,中國特色的政治發展道路就會越走越實,越走越寬,越走越穩。
第一,同心同向,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時期從三個方面分析了中國共產黨人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場。在抗日戰爭時期,毛主席說我們的政治方向就是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建立新中國。我們要建立和發展廣泛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就要站在無產階級的立場,人民大眾的立場,中華民族的立場。所謂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也包括三個方面。一是馬克思主義科學真理揭示的正確方向,科學社會主義指引的共產主義理想。二是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中國革命道路開辟了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社會發展方向。三是救亡圖存,完成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兩大歷史任務,推翻三座大山,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方向。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毛澤東思想的偉大旗幟和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指明了我們革命時期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
在改革開放新的歷史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指明了我們新時期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從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學發展觀形成的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二次飛躍,是毛澤東思想的繼承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康莊大道。這一道路就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立足基本國情,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鞏固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國家。”這一道路是一條全面發展、科學發展之路;是一條改革創新、與時俱進之路;是一條民富國強,民族復興之路。
第二,同心同行,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我們知道,中國共產黨90多年來,完成和推進了三件大事,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制度,集中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特點和優勢,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這一政治制度主要包括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這一根本政治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基本政治制度等。這一民主政治制度主要有選舉民主和協商民主兩種基本形式。毛澤東在延安窯洞曾和民主人士黃炎培對話“歷史周期率”,指出跳出“興亡周期率”的新路是民主。延安是中國革命圣地,也是民主圣地。陜甘寧邊區創建的“三三制”政權是一種新型的具有統一戰線性質的民主政治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其繼承和發展。
在改革開放新的歷史時期,我們要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就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發展道路,鞏固和發展統一戰線,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共產黨領導,多黨派合作,共產黨執政,多黨派參政”是這一中國特色的政黨制度的顯著特征。由此可見,中國的政黨制度不同于西方國家的多黨制,而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民主黨派不是在野黨,也不是反對黨。共產黨從政治上進行領導,其他黨派密切合作;共產黨執政,其他民主黨派參政。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權威和執政地位的獲得,在很大程度上來源于各民主黨派對中共的政治思想、歷史使命和根本宗旨的普遍認同和共識。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民主黨派在政黨建設上提出了“以黨為師”的觀點,并將其作為指導黨派工作的思想理念。而“以黨為師”的本質,就是各民主黨派以中國共產黨為榜樣,自覺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以中國共產黨先進價值觀念為指導,在政治方向上與中國共產黨保持一致。總之,“同向同行”,踐行“同心”思想,就是要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核心”,圍繞科學發展、以人為本的“中心”,鞏固和發展執政合法性基礎的“人心”和民主政治的“民心”。因此,“同向同行”是踐行”同心”思想的有效途徑。
三、 政通人和 和而不同 求同存異
“同心”思想是我黨統一戰線理論在新時期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是其世界觀和方法論。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世界是多樣性的統一,是由矛盾構成的。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同一性和斗爭性。事物的存在和發展的根據和動力是矛盾。矛盾問題的精髓是個性和共性、絕對和相對的關系。同和異是一對矛盾,它是事物共性和個性,統一性和多樣性的關系。辯證法告訴我們,絕對同一、沒有差異和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也是不能發展的。“同心”思想中講的“四同”即同心同德,同向、同行,是辯證的“同一”,是異中之同。所以,“求同存異”是“同心”思想的科學方法。
歷史唯物主義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和主人,也是推動社會前進的動力。社會基本矛盾及其運動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毛澤東同志曾經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提出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偉大學說。這是矛盾辯證法在社會領域的成功運用。2000年中共中央《關于加強統一戰線工作的決定》指出:“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國社會的一致性和多樣性是統一戰線存在和發展的客觀基礎。”這一論斷,深刻揭示了新形勢下統一戰線存在和發展的客觀依據,也是新時期“同心”思想提出的現實條件。
社會的一致性,就是海內外中華兒女的愛國主義、社會主義的一致性大大增強。在大陸范圍,就是全體人民在政治、經濟、思想文化、根本利益、奮斗目標和共同理想更加一致。同時,實現中國的現代化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也成為海內外中華兒女的最大共識。社會的多樣性,就是指社會各方面成員在根本利益一致性不斷增強的同時,隨著經濟和社會結構的深刻變化,人們思想的差異性明顯增強,價值取向、行為方式也趨多樣化,多階層、多黨派、多民族、多宗教的情況繼續存在。在香港、澳門回歸祖國后,還形成了不同社會制度共同存在的局面。
社會一致性和多樣性的并存和統一,是當代中國社會的重要特征,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新的歷史條件下統一戰線存在和發展的客觀基礎。同時,我國社會一致性和多樣性的特征也體現了求同存異的辯證關系。統一戰線是“同”和“異”的矛盾統一體。“同”主要是統一戰線成員基于共同利益而確立的共同目標和要求。沒有“同”,就沒有統一戰線存在的基礎,就建立不起統一戰線。“異”主要是統一戰線成員間在信仰上、世界觀上、具體利益訴求上存在的差別。沒有“異”,就沒有必要建立統一戰線。統戰工作,首要的任務是“求同”,重要的任務是“存異”,二者不可偏廢,應努力做到異中求同、求同存異,和而不同、活而有序。在強調一致性的同時,我們客觀認識統戰成員間的差異性,充分尊重他們的民主權利,正確對待他們的不同意見,通過存小異來求大同,努力營造團結穩定、寬松和諧的環境,進一步形成心齊氣順、促進發展的良好局面。
首先,在認識上體諒包容統戰成員。李瑞環同志曾經指出,從我們黨的歷史看,從統一戰線的歷史看,有忽視“求同”的錯誤,但主要的還是不能“存異”的錯誤,因為追求“清一色”、“純而又純”,給我們事業曾帶來巨大損失。能不能“存異”,敢不敢“存異”,會不會“存異”,很重要的一條,在于能否體諒包容。“站在不同的角度想問題,提意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既有共識,也有歧異。唯其如此,才能真實、準確地反映社會現實。”我們要求各級黨員領導干部和統戰工作者努力用平常心看待統戰成員的意見和分歧,對幫助我們研究問題、改進工作的意見,要虛心予以接受、認真加以吸收;對有些不很正確、但無關大局的意見,要積極予以包容和引導;對那些涉及重大原則問題、對事業有危害的意見,必須進行批評和糾正。
其次,在政治上平等對待統戰成員。我們認識到,黨在統一戰線中處于領導地位,但這種領導不是具體的組織領導,而是政治上領導,是政治原則、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針政策的領導,這種領導并寓于同黨外人士的民主協商和思想政治工作之中。統一戰線成員,特別是各民主黨派具有《憲法》規定的權利和義務范圍內的政治自由、組織獨立和法律平等。在具體工作中,我們支持各民主黨派、工商聯依照各自《章程》獨立自主開展活動、加強自身建設,充分保障少數民族群眾依法享有經濟、政治、文化、教育等各個方面的平等權利,尊重和保護宗教信仰自由、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
我們知道,統一戰線的根本任務是爭取人心,凝聚力量,它的永恒主題是大團結,大聯合。新時期統一戰線空前的廣泛性和巨大包容性的新特征決定了統一戰線要堅持求同存異的科學方法,緊密團結不同階層、不同群體、不同黨派、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以及不同社會制度下的中華兒女,共同致力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同時,壯大愛國統一戰線,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促進政黨關系、民族關系、階層關系、海內外同胞關系的和諧,對于增強團結、凝聚力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華民族崇尚“和諧”的文化理想以及“和而不同”的文化精神。中國傳統對和諧的本質理解,不像西方文化講對立與否定,而是講不同與差異,即“和而不同”。天下萬物正因差異和不同而呈現出豐富多彩的萬千氣象,也正因差異和不同而產生出蓬勃的生機與無盡的活力。和諧是以矛盾和差異為基礎的, 政黨和諧的主要內容包括和而不同、求同存異、各盡所能、各得其所。政黨和諧是中國特色政黨制度的鮮明特征,政黨關系和諧是社會和諧的政治基礎。實現我國政黨關系長期和諧,根本在于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關鍵在于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可見,學習和踐行“同心”思想,鞏固和發展統一戰線,只有堅持“求同存異、”的科學方法,才能做到“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標上同心同向,行動上同心同行”,形成和而不同、政通人和、生動活潑的政治局面。
總之,弘揚延安精神, 踐行同心思想 ;矢志艱苦奮斗 ,勇于開拓創新;高舉偉大旗幟,推動科學發展;建設小康社會,實現民族復興。